??據南方網綜合消息,7月25日,武漢金控董事長易人。武漢市委組織部發布公示,宣布諶贊雄擬任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金控)董事長、黨委書記。武漢金控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小援去向未知。
此枚重磅炸彈并非事出無因。早在7月13日,武漢市紀委就發出巡查組意見,一大批武漢企事業單位被點名批評,其中即包括湖北省首家金控集團——武漢金融控股集團。
根據紀委巡察報告,武漢金控主要問題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乏力”,除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不嚴肅不規范,檔案管理混亂,沖壓廠分析企業領導人員違規兼職問題較普遍之外,還有資產管理層級多、鏈條長,涉嫌為民營企業大量借款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此番武漢金控董事長易人,是巡查意見快速落實的結果,武漢金控公司體系層級繁雜、涉嫌利益輸送,在此之前也一直是多家媒體關注的焦點。不久前《華夏時報》就曾撰文直指武漢金控為大連友誼和新黃浦收購中的背后資金來源。
近年來,武漢金控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可謂風生水起,背后存在利益輸送鏈條的猜測也甚囂塵上。2016年,武漢金控借殼大連友誼上市不成,旗下公司武信投資集團借陳志祥之手,以武信深圳的名義收購了大連友誼。2017年,新黃浦股權爭奪戰愈演愈烈,武漢金控在已被巡查組盯上的關頭,依然頂風作案,陳志祥控制的武信深圳與張堂孝控制的前海偉美締結了一致行動人,斥資近40億元,間接持有了新黃浦32.75%的權益。
關于張堂孝,公開身份是中國水務集團武漢代表處首席代表;陳志祥,公開身份是武漢當地一個房地產開發商,按理說,這兩人并無國資背景,是怎么和武漢國資系牽扯上的?據知情人士透露,武漢市紀委所指的“為民企大量借款輸送利益”,指的是武漢金控某些高層給陳志祥和張堂孝的借款,涉及“股權代持”。
在新黃浦股權的大宗收購中,涉及資金高達36億元,部分股權受讓方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很難不讓人追根溯源,探尋真正的資金來源和實際控制人。以名為上海博燕的公司為例,與另一家廈門國晨共同收購易建科技30%股權,而上海博燕的注冊資金僅為100萬,股東吳小燕主業為兒童美術培訓,收購易建科技的對價接近4億元,其收購意圖和資金來源均成疑。
事實上上述兩家公司的背后實控人均為沿海集團副總裁王紅梅。據接近武信深圳的人透露,王紅梅作為易建科技股權交易中的賣方代表,在促成交易后獲得武信投資給予的30%股份,近10億元的商業賄賂鏈條逐漸明晰,而沿海集團上層對于王在此項目運作中的小動作和巨額獲益,也早有微詞。
在中國的證券市場,股權代持一直是一個黑色地帶,盡管法津法規明令禁止,但在利益的誘惑下,依然有人鋌而走險。背后的隱形股東,多半是不愿公開真實身份的國家工作人員。王紅梅、陳志祥和張堂孝分別是誰的利益代言人依然成謎,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或許與武漢金控的關鍵人物有關。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武漢紀委巡查的線索是從今年一月份大連友誼董事邱華凱落馬開始的,繼而牽出針對大連友誼和新黃浦收購的一系列重點調查。從收購大連友誼到爭奪新黃浦股權,武信深圳動用的資金合計逾70億,隨著資金輸送鏈條逐漸清晰,股權代持和背后利益方逐步坐實,真相距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而大連友誼和新黃浦在飽受質疑中被推向懸崖,他們將在未來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
來源:http://finance.southcn.com/qyxw/content/2017-07/27/content_175078524.htm